研判形勢 理清發展思路
地質行業經過了“黃金十年”(2002年至2012年)的快速發展,目前,國內地勘單位已達2600多家,依舊保持著“百局千隊”的發展局面。這些單位職能大體相近、業務基本雷同,同質化競爭激烈。公司班子深刻認識到轉型升級是地勘單位發展的重要出路,地質工作科技創新是新形勢下地質工作的必然選擇。要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地勘工作改革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,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“五個扎實”要求,深入貫徹落實“五位一體”的總體布局和“五大發展理念”,圍繞國家經濟發展、生態文明建設等需求,充分挖掘潛力,激活項目,努力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,創造自有品牌,爭取在基礎地質工作方面有所作為,努力開拓“大地質”工作新局面。
科學定位,精準分類實施
在傳統固體礦產勘查需求增速逐漸放緩,勘查投入總量不斷下降,公司在面對生存與發展挑戰的同時,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以保護環境和改善民生為重心的環境地質、災害地質、農業地質、生態地質悄然興起;以水工環、地熱、環境地質調查、災害地質調查等領域不斷加大投入資;以城市地質、地質災害治理、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、水土保持評價等的興起,為公司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方向。公司根據國家地質產業發展方向,結合地勘單位改革和公司的實際情況,理清思路、找準方向、精準發力,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“地質+多點”經營發展模式,以地質調查、礦山開發建設兩個產業為支柱,同時以“地質+”戰略為指引,構建地質+環境保護、地質+農林、地質+旅游、地質+城市管網、地質+航空等新型地質產業,形成“多點”開花,逐漸成為業內轉型升級的一面旗幟。
持續創新,提升技術方法
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,不進則退;在科學技術發展大潮中,公司奮力研發無人機航空磁測、航空電磁、航空伽馬能譜測量技術,通過工業級無人機平臺集成先進的航空物探設備,采集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數據,結合地質信息可以準確圈定多種金屬礦及油氣等資源的靶區。公司研發的大比例尺低空無人機航空物探系統可以在陡峭山區、高寒高海拔區、沼澤雨林等物探工作者難以進入的環境進行物探測量,在兼顧效率的同時保證了探測精度。相比傳統載人飛機航空物探,更具有經濟、快速的優勢,且安全風險大大降低,在未來地質找礦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2016年,公司正式提出大比例尺無人機航空物探發展戰略,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,公司現已攻克超低空飛行控制、智能遠程數據傳輸、高精度數據采集、三維可視化數據處理等多項技術難題,成功應用于地形測繪、管線巡檢、礦產勘查、地災評估、核輻射應急救援等多個項目領域,積累了豐富的生產工作經驗。公司現已申請國家專利3項,已獲得軟件著作權5項,獲省級獎項3項,建立了企業標準3項,發表技術論文20余篇,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。
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!公司航空物探研發團隊如一顆閃耀的新星,在礦產勘查、國土空間,生態環境、民生工程等領域熠熠發光。
強基固本,拓展大地質領域
在公司大地質發展格局的引領下,堅持搶先機走新路,積極探索大地質項目工作方法、管理模式。在單一地質勘查向專業化與多元化并舉發展中,注重人才隊伍建設,積極培養多學科技術帶頭人,適應新形勢大地質項目需要,形成一個技術團隊有多個地質領域帶頭人、多個項目共同協作的高效工作模式,最大限度發揮技術人才能力。在公司轉型升級總方針下,結合自身優勢不斷探尋并細化發展方向,將技術優勢融入多個目標領域,緊緊盯行業動向,積極尋找開拓新市場,主動承攬土地確權、城市管線探測、農房一體權籍調查、糧食功能區劃定、土壤環境質量劃分、生態保護區、河湖勘界立標等大地質項目,提升過硬的技術服務,在農業、國土、市政、水利、林業等領域,建立了良好市場信譽。積極培養多學科技術帶頭人,適應新形勢大地質項目需要,形成了一個技術團隊多個項目帶頭人、多個項目共同協作的高效工作模式,最大限度激發技術人才潛力。發揮各自優勢,集約化利用人力資源。
公司實施大地質戰略以來始終保持傳統地質工作的優勢與特色,穩扎穩打,不斷開辟新市場新領域,開創了良好的發展新局面,也為公司人才隊伍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。在服務地方經濟,促進公司轉型升級,推進公司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