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14大隊物探處,有幾個默默無聞的老同志,一直兢兢業業的奮斗在艱苦的第一線,雖然他們已近退休年齡,但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,絲毫不馬虎。
董新田—經費和儀器管理員。董叔在這個人脾氣特別好,不管對誰,總是一副樂呵呵的表情。我問董叔為什么一直這么開心,董叔告訴我:“我的兒子和你們同齡,能和你們這群年輕人一起工作,我很開心。”董叔做事總是很細心,每天回來,先清點儀器,擺放整齊,該充電的充電,該擦洗的擦洗,該維修的維修。在野外,難免有些又臟又累的活,但董叔從不抱怨。
許慶歷—安全管理員。許叔每天出工都會給我們強調,安全第一,有安全才能保障項目的進度。每天回來之后,許叔總是能把我們沒發現沒有做的事情,默默的一個人去做完。晚飯后,許叔常常一個人清洗電極罐,毫無怨言。我們經常說在山上中午餓,許叔知道后,就和董叔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來為我們烙餅、煮雞蛋。他說,你們年輕人,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一定得吃飽。許叔也是能吃苦的,在山上,背著幾十斤的東西,爬上爬下,雖然時而也會說累不干了,可是下次還是在繼續。
劉勝權—電子專家。劉叔來的時間不長,但是大家都說他有一把好手藝,電子方面的專家,什么東西壞了,都可以找他修。不久,我就見識到了,野外采集的數據線斷了,里面線太多,很復雜,劉叔二話不說,馬上開工,不到一會兒,就修好了。在山上,什么東西壞了,有工具在,他都能馬上解決。我們開玩笑:“劉叔,您手機壞了,也是自己維修?”劉叔笑呵呵的說:“手機買回來,先拆開看一下,研究研究,然后再整合起來使用。”我們全明白劉叔為什么這么牛了——愛鉆研。
楊南平—老專家。楊工80年代就參加工作了,對所有的物探方法了如指掌,是我們這的老專家,我們有什么不懂的,老將一出馬,立馬就解決了。楊工也是我們項目上的開心果,在休息的時候,楊工經常講一些自己以前的經歷,繪聲繪色,大家都百聽不厭,給勞累的工作帶來很多樂趣。
這就是我們這的幾位老同志,總是樂呵呵的,是慈祥的長輩,更像是親密的戰友,是我們這里每個年輕人的榜樣,他們利用自己的特長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帶動大家,為項目更好的服務。(作者:陳銘)